> 文章列表 > “顷失曾不忧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顷失曾不忧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顷失曾不忧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顷失曾不忧”出自明代中行的《得滇南除目戏作》。

“顷失曾不忧”全诗

《得滇南除目戏作》

明代 徐中行

余昔四十时,秩已忝金紫。

弃捐垂十年,仅乃复其始。

故璧则犹是,马齿加长矣。

顷失曾不忧,今来亦何喜。

未能免俗缘,栖栖聊复尔。

终当拂衣去,相从鸱夷子。

《得滇南除目戏作》徐中行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得滇南除目戏作》是明代徐中行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译文:

我曾经四十岁时,官职已经升至金紫之位。

放弃了一切,流落了十年,如今只是重新开始。

曾经失去的宝玉如今还在,马齿也已经增长。

曾经的损失已不再忧虑,但现在来看又有何喜悦。

我还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,在这里悠闲地度日。

最终我会离开,与鸱夷子一同追求自由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表达了徐中行在四十岁时追求自由和摆脱世俗束缚的心情。徐中行曾经在官场上有所成就,但因为某种原因,他放弃了一切,过着流浪的生活。诗中的\"璧\"和\"马齿\"都是象征财富和地位的隐喻,表明虽然他失去了曾经的财富和地位,但他并不再为此忧虑,也没有因此而感到喜悦。他意识到自己仍然没有摆脱世俗的束缚,过着平庸的生活。最后,他表示自己终将离开这种生活,与\"鸱夷子\"一同追求自由。\"鸱夷子\"是道教中的一个神仙形象,象征着自由和超脱尘世的境界。

整首诗词情感低迷,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追悔和对现状的无奈。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仍然受到世俗的桎梏,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。这首诗词反映了明代士人在朝廷中的困境和对自由的向往,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对人生的思考。